立春(國曆2月3或4或5日)(今年是2月3日)
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.指春天的開始。立春的時間有時會在農曆春節前,有時在農曆春節後,正月初一正巧碰上立春的機會非常小,所以民間還有句諺語「百年難逢歲朝春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
古人認為從立春這天的天氣狀況,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一年的收成會如何。傳統上如果立春日晴朗無雨,就是豐年的徵兆,最好不要碰到雨天,如果又打雷,那就更差了。
因此有「立春打雷,十處諸欄九處空」說明立春這天如果打雷,表示來年的氣候不穩定,可能會有瘟疫等等疾病的產生,對牲畜的生長造成影響。
另外又說,「立春落雨透清明」也就是說立春這天如果下雨了,便意味著到清明之前都會是多雨的天氣。
節氣開運
打春牛是從漢朝時期就有的習俗,每年的立春日之前,就要開始以土製作春牛,在立春日的前一天,把春牛抬進皇宮讓皇帝欣賞。
立春當天的早上,由大臣們拿著五色絲杖鞭打土牛。民俗上認為,牛休息了一個冬天,如果不鞭策牠,等到要春耕的時候,牛隻都變懶,就很難使喚了。
另外,民間認為立春這天是農民開始準備正式工作的時候,因此將立春這天定為農民節。
本文章為純分享傳統民俗知識。
若您覺得不錯,也請您分享給親朋好友~~